消息

“Le Monster”在 NASCAR 接管标志性比赛中接管勒芒



法国勒芒(美联社)——人群高呼“美国! 美国!” 参加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 NASCAR 车手阵容驾驶一辆敞篷雪佛兰科迈罗穿过市中心。 吉米·约翰逊 (Jimmie Johnson) 向车迷们扔了带有品牌标志的 NASCAR 75 周年纪念鞋带,所有人都渴望看到现在被称为“Le Monster”的参赛作品在该赛事百年庆典期间尝试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耐力赛。

星期六下午,当 NBA 巨星勒布朗·詹姆斯挥舞着法国国旗,然后发出“Pilotes, demarrez vos moteurs”命令开始比赛时,等待就此结束。

德国车手迈克·洛肯菲勒 (Mike Rockenfeller) 曾两次获得勒芒冠军,他在 24 号赛道开始了这场全天候两小时的比赛。 24 Camaro 由 Hendrick Motorsports 派出,阵容包括七届 NASCAR 冠军约翰逊和 2009 年一级方程式冠军简森巴顿。 这场比赛标志着 NASCAR 自 1976 年以来首次参加勒芒比赛。



整个星期 NASCAR 的努力都令人惊叹 – 它的 V8 发动机咆哮并且比 62 辆汽车领域中的任何其他参赛者都要响亮 – 而洛肯菲勒获得它的资格比整个 GTE AM 级别快三秒多。 当比赛官员决定“Garage 56”参赛作品不会按计划在场地最后开始时,他的排位赛圈得到了奖励; 由于速度差异,雪佛兰在 GTE 级别中领先于 21 个条目。

这使汽车排在第 39 位,但由于 NASCAR 在旨在展示技术和发展的专门“创新汽车”类别中运行其第二年的 Next Gen 汽车,因此该参赛车不会与任何其他汽车竞争。 即便如此,Hendrick 车队还是设定了至少完成比赛的目标,甚至可能击败其他级别的赛车。

在庆祝勒芒第 100 场比赛中,法拉利的两辆车的努力带领场地变成了绿色,其标志是喷气式飞机的军事天桥在法国国旗的颜色中留下了浓烟。 但从詹姆斯作为官方首发,到未来的纳斯卡名人堂成员约翰逊,这场比赛充满了浓郁的美国气息。

美国的顶级跑车今年获准参加比赛,规则趋于一致,创造了一个新的混合动力超级级别,这使得制造商涌向 IMSA 和世界耐力锦标赛,以此展示他们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技术。

86 岁高龄的罗杰·潘斯克 (Roger Penske) 驾驶着三辆保时捷参加了勒芒,他试图赢得他的第一个勒芒冠军。 Penske 上个月在印第安纳波利斯 500 和 NASCAR 的可口可乐 600 中取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次横扫——目前他同时获得了 NASCAR 杯冠军和 IndyCar 冠军。

Chip Ganassi 驾驶两辆凯迪拉克赛车争夺总冠军,其阵容包括六届 IndyCar 冠军 Scott Dixon,以及由 NASCAR 和 IMSA 所有者 Jim France 支持的 Action Express Racing 车队也有一辆凯迪拉克。

不过,法国队在比赛中的开局喜忧参半。 31 凯迪拉克在开场时卷入了一场撞车事故,而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庆祝一辆原厂车在萨尔特赛道上盘旋。 比赛开始时,这辆车由威廉姆斯车队的英国前 F1 后备车手杰克·艾特肯 (Jack Aitken) 驾驶。

所有超级跑车都在追逐过去五年赢得总冠军的丰田 Gazoo。 尽管法拉利在前排开始了两辆车,但丰田在第一次绕 8,467 英里(13,626 公里)的赛道完成之前就取得了领先。

私下里,许多车队承认超越丰田的唯一方法是它的两辆车不能完成比赛,这让注意力转移到 NASCAR 和它的明星秀上。

该项目在 NASCAR 中引起了短暂的争议,因为去年 3 月,当法国宣布他将与 Hendrick、雪佛兰和固特异一起驾驶汽车前往勒芒时,福特、丰田和所有车队都措手不及,固特异是该系列赛 75 中获胜的车队、制造商和轮胎制造商年。

争论的焦点是该项目涉及一辆全新的汽车,合作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 Next Gen 体验,而其他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严格的测试规则。 法国立即通过授予访问 Hendrick 和 Chevrolet 收集的任何数据的权限来安抚该行业,但由于项目负责人 Chad Knaus 试图制造一辆配得上它在比赛中的位置的汽车,最终产品已对目前使用的产品进行了大量修改杯系列。

勒芒车型上的系统和组件与下一代汽车非常相似,尽管这款车型的前灯和尾灯功能正常。 勒芒赛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比杯赛赛车轻约 500 磅(226 千克),由于赛道长度、碳制动盘和专为本次比赛设计的固特异轮胎。

___

美联社赛车:https://apnews.com/hub/auto-racing 和 https://twitter.com/AP_Sports

版权所有 © 2023 华盛顿时报有限责任公司。





Source link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